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解读:四川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发表时间:2022-04-12 11:40 信息来源:四川林业和草原发布平台 作者:北川县自然资源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2020年,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和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主要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的背景和意义

我省现有天然林面积2.5亿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80%以上,是我省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199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省率先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标志着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2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全面保护天然林,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常年管护森林资源面积2.87亿亩,公益林建设8596万亩,森林抚育1677万亩,中央和省累计投入资金542亿元。天保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我省生态状况持续好转,林区民生不断改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我省天然林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管护水平低、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天保工程二期即将结束之际,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实施方案》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必将推动我省天然林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党中央非常重视天然林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天然林保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新修订的《森林法》规定“国家实行天然林全面保护制度,保护和修复天然林资源”。

《实施方案》是根据《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的,是四川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成果,是省委省政府对林业草原工作的最新部署,是指导我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21条,主要包括7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结合四川省情,提出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完善天然林管护制度。从确定保护重点区域,全面落实保护责任、加强管护能力建设等方面,对天然林管护区域、责任、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三部分,建立天然林用途管制制度。从建立休养生息制度和严管天然林地占用、科学利用天然林资源等方面,明确了建立天然林用途管制制度。

第四部分,健全天然林修复制度。围绕建立退化天然林修复制度、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效益监测评估制度等方面,提出健全天然林修复制度。

第五部分,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监管制度。从完善监管体制和建立责任追究制等方面提出了监管工作要求。

第六部分,完善支持政策。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完善金融保险支持政策和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支持政策。

第七部分,强化实施保障。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规制度、编制规划和方案、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三、《实施方案》规定的重大举措

(一)加强党对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领导。明确地方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领导,强调要把天然林保护修复摆到突出位置,强化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要求切实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机构队伍建设,保障天然林保护修复和管理经费。

(二)明确政府目标责任形式和内容。规定各地承担天然林保护修复主体责任,负责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政策,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市(州)”管理,建立各地天然林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

(三)规定建立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天然林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落实天然林保护政策和部署不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天然林保护修复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破坏天然林资源事件处置不力、整改执行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影响的,实行终身追责。

(四)明确天然林保护的长期性。天然林保护从周期性的工程措施,转向长期性的公益性事业,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一代代抓下去。要求编制全省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和市、县级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并明确天然林保护修复目标任务和措施。

(五)坚持生态为民,保障民生。积极利用天然林管护和修复岗位,推进当地居民生态就业。在充分尊重职工意愿的前提下,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居的场所、站点逐步就近搬迁到小城镇,提高与城镇发展的融合度。对符合条件的国有林保护机构困难职工,各地要结合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积极研究解决其住房困难问题。

(六)坚持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对所有天然林实行全面保护,禁止破坏天然林及其生态环境的行为。划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采取分区施策,分类管理。严格控制在天然林地上建立光伏电站、风电场等项目。除国防建设、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特殊需要外,禁止占用保护重点区域的天然林地。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更好地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七)坚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保育结合,科学修复退化天然林,遏制天然林继续退化,加快构建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全面提升生态服务功能。重点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等区域的生态修复。

(八)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天然林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将天然林保护修复纳入法治化轨道,修订完善《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各市(州)还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天然林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

(九)加强天然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将国有林场林区和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加大管护用房、防火通道、防火隔离带、取水点、供电、环保、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灭火工作要有队伍、有经费、有预案、有制度、有装备、有措施,加强设施装备现代化建设。

(十)加强天然林保护能力建设。充分运用遥感、物联网、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加快天然林保护数字化建设,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天然林管护网络。构建全省天然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体系,提升天然林生态效益监测站点智能化监测水平。建设全省天然林保护与修复综合数据库,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高危区、高火险区充实地方防灭火队员,保障薪酬待遇,配备专属装备,建设营房场地,强化专业培训,提高森林防灭火实战能力和天然林管护水平。

(十一)提高全社会天然林保护意识。加强天然林保护及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天然林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价值的认识。订立天然林保护乡(村)规民约、设立标识标牌、开展公益活动、建立森林防火短信平台。深入村社、学校、林区,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倡导文明祭祀、严控野外火源,培育爱林护林的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天然林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方案》的主要创新内容

《实施方案》既全面贯彻了中央文件精神,又结合四川省情,主要提出了以下创新举措:

(一)科学利用天然林,促进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面保护天然林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天然林资源,推动生态示范区建设,支持打造最美川西高原、大九寨、大熊猫等世界级旅游文化品牌,支持建设川西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合理布局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按照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总体发展战略和“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要求,合理划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建立标识标牌,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

(三)实施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行动。从严控制和监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自用材采伐天然林的措施,完善支持保障政策,减少林区群众生产生活消耗天然林木材。同时,培育速丰林、大径级用材林和珍贵树木,增加人工林木材供给,维护全省木材安全。

(四)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统一天然林管护与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政策,随着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同步提高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对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财政继续安排停伐管护补助。

(五)推进生态产业、生态创业和生态就业。允许在不破坏地表植被、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危及天然林安全前提下,开展科学研究、自然教育、文化作品创作等公益活动,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特色种植养殖等生态产业。鼓励在符合规划的天然林景区、周边社区等适度开展生态创业。利用生态岗位、生态工程促进生态就业,形成林区居民、社区组织共同参与天然林保护的管护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天然林保护修复的认识,做好天保工程二期总结评估,确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编制全省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组织各市(州)编制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做好《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修订等相关工作。

《实施方案》的施行,将推动我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工程型向制度型,由阶段性向长期性的重大战略转变,为我省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再立新功。


政策文件:四川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