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北川 > 北川概览 > 历史沿革

史志北川·地名故事 | 马槽得名不一般,红军定名有渊源

发表时间:2022-02-22 15:18 信息来源:大爱北川微信公众号 作者:北川县管理员 阅读人次:
字体:[    ]

马槽乡得名于马槽


马槽乡虽然只有七个村,但所辖地域大致以青片河为界,河东河西的村寨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变迁。河东面的平地、木坪两个村属青片番当中的中五簇,自明代迫于官军的强大压力于1579年“投顺”后,即划入石泉县版图,实行羌寨自治政策。1911年终止自治政策,成为石泉(北川)县直接管理的地方。


除了平地、木坪两个村之外,其余苦山、明头、花桥、黑水、黑亭村则属于青片番中的下五簇,清代初年尚属地方政府无法管束的“生番”。1663年,松潘总兵何德成发兵征伐青片番,攻占了下五簇羌寨,羌民表示愿意“归顺”,于是将其划归茂州陇木土司管理,开始实行土司制度。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北川时,建立马槽乡苏维埃政权,土司制度废止。当年红军撤离北川后,原土司领地划归茂县政府直接管理,被设为白马乡。1951年12月,白马乡由茂县划归北川。1952年12月,析白马乡再次建马槽乡,历属石泉(北川)的河东两个村和原属茂县的河西5个村,自此归于同一个行政区。


图片

马槽全貌,图右上方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作为乡名,有人以为马槽是原白马乡析分为白什、马槽两个乡时,取原乡名中的马字并加以延伸而得。但事实恰恰相反,是先有白什乡、马槽乡,后有白马乡。最早的马槽乡和白什乡,是红四方面军在1935年建立的。红军到来前,这里是茂县陇木土司的领地,还没有乡级政权设置。红军撤离后,国民党四川省政府废止土司制度,将原陇木土司领地划归茂县管辖,茂县在设置乡级建制时,在红军所建立的白什、马槽这两个乡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就构成了白马这个乡名。白马乡设置后十几年,就于1951年12月由茂县划归北川县管辖。1952年8月,北川将白马乡更名为白什乡,实际上是恢复了红军所取的名字;12月,又析白什乡增置马槽乡,红军所取的马槽乡名也再次被启用,并一直沿用下来。


有人解释马槽这个地名的来源,认为与当地的地形有关,说马槽乡四面环山,从高处看,形状像马槽,因以得名。但那里的峡谷地形很难和马槽这个器物的形状联系起来。红军所设置的马槽乡,并没有专门的政府办公用房,而是借用当地的民房。当地的村民有养马的习惯,多在房屋外面放置用木头或石头凿成的料槽盛装马饲料。在当年红四方面军设置总医院的邱家大院门前,就有一根巨大的石柱拴马桩和石头料槽,红军在拴马桩上还刻了好几条标语。很可能是这些很有特色的马槽,触动了红军取名的灵感。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邱家大院


位于马槽乡坪地村的邱家大院,修建于清代光绪年间。院落的规模较大,具有明显的清代汉族民居的特色。房屋位于沿河道路上方的山坡上,有石条砌成的阶梯。顺阶梯而上,跨入大门后,才进入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从寝室、客厅、花厅、佛堂到马厩,按照功能合理分布。房屋以木制结构为主,阁楼和窗框上雕有精美图案,做工细致;窗户、屋檐均有镂刻或雕刻的蝙蝠图案及“福”、“禧”等字样。


除了坪地村一组的大院落,在河西面黑亭村半山上,还有一处风格相同的院落,据说是用来囤积粮食和财物的。据原房屋主人邱家后人介绍,建大房院时要求一个工匠一天只能刨出三根椽子,一天只能磨三块石头,一天只能铺三排瓦,以实现房屋建筑的细致精美。邱家大院的修建者可能是外地来此躲避战乱的有钱人。这两处汉区流行的庄园式建筑对当地民居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活在大山中的羌族人祖祖辈辈以碉房作为居室,这种石头修砌的房屋虽然冬暖夏凉、经久耐用,但缺乏舒适感。邱家大院无疑为羌民提升居住条件提供了新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提供了新建房屋的范本。最近几十年来,马槽一带的羌民已经完全淘汰了古老的石碉房,改用木材来修建吊脚楼。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普通羌民的木制房屋无法与邱家大院相比,但其基本特色是一样的。



马槽乡民居

因为邱家大院在当地属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位于坪地村一组的院落还曾经被红四方面军用作总医院。



邱家大院——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1935年4月中旬,红四方面军长征进入北川后,其总医院随军移动,先后驻桂溪场、桂溪镇徐坪坝、贯岭乡中心村、陈家坝镇双河村、禹里镇庙头坝。5月初,红军发起千佛山战役,总医院迁至马槽乡邱家大院,为前线红军提供医疗保障。7月下旬,红军尾队离开马槽经青片向茂县进军,未及时撤离的红军伤病员及警卫战士全部被反动民团残酷杀害。



邱家大院残存的木刻显示,

其主人系清代自河南迁来

北川解放后,因邱家大院属特色古建筑,又是红军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因长期被当地机关学校使用,经多次整修,其外观风貌遭受部分破坏。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按照原建筑风貌进行修复,并申报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邱家大院的镂刻木窗


稿件来源: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北川羌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

《史志北川》2019年第8期  撰稿:赵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