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暂无相关信息

访古探幽大禹故里——北川

发表时间:2019-07-11 10:27 信息来源:县政协办 作者:县政协办 阅读人次:
字体:[    ]

访古探幽大禹故里——北川

 

北川是夏王朝的创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关大禹的历史遗迹,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已成为华夏子孙访古探幽的圣地。

 

 

 

 

史料记载

 

北川作为大禹故里,从古至今都是被公认的。早在西晋开始,就有文献记载。

 

战国《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日修已,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已被剖而生禹于石纽。

 

 

西汉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载:禹兴于西羌

 

 

 

西汉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

 

 

北宋《新唐书·地理志》载:石泉,中下。贞观八年置,永徽二年省北川县入焉。有石纽山。

 

 

 

清代《石泉县志》“大禹庙,在县东南一里石纽山下。禹生于石纽村。未设县先有是庙。

大禹庙,在县东南一里石纽山下。禹生于石纽村。未设县先有是庙。

 

 

 

名人认可

 

 

扬雄题刻

 

禹里镇南石纽村,有石纽山,山腰石林中有二巨石纽结,石上有阳刻篆书石纽二字,每字高、宽各为40厘米(今浙江大禹陵石纽二字即以此处题刻拓片复制),为汉朝著名文学家扬雄所书。

 

 

 

李白题刻

 

唐代李白年青时,曾居岷山之阳数年之久。青莲好古,大书禹穴,他在距石纽山以北二十里禹穴沟金锣崖绝壁上书写禹穴二字,大径八尺至今赫然清晰。

 

 

 

 

颜真卿题词

 

禹穴沟拱桥头,立有一石碑,上有楷书禹穴二字,每字高52厘米,宽40厘米,为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

 

 

 

另外,南宋著名文学家计有功,明代翰林修撰、文学家杨慎,清代经史学家姜炳璋,新中国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等等,都有文章或者题词考证。

 

大禹后人认可

 

大禹142、143世后裔姒元翼、姒壮父子在他们的论文《大禹及其子孙》中说:可以认定禹的出生地即在今四川省北川县

韩国、日本、意大利、台湾、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山东等地大禹后裔和大禹历史文化研究的相关人士多次到北川祭祀大禹。

 

 

故里遗址

 

 

在北川存在诸多关于大禹诞生的遗址

 

石纽

 

 

 

禹里(原石泉县治治城)南一里许有石纽山(属禹里乡石纽村),为扬雄所题。

 

甘泉

 

 

 

与石纽山隔江相望的崖壁上有摩崖阴刻楷书甘泉二字。

据传:女荻(禹母)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

 

禹穴沟

 

 

 

 

禹里以北10公里有清泗沟,为一条长数公里的峡谷。因有三处禹穴石刻,故称禹穴沟。分别为李白、颜真卿等人所题。

 

刳儿坪

 

 

 

 

据传,禹穴沟为大禹诞生地。扬雄《蜀王本纪》载,禹生石纽,其地名刳儿坪。

 

洗儿池

 

 

 

沿刳儿坪溪流而下,有一连山巨石,其状如盆,其水色金赤,四季不变,相传禹母诞禹后洗儿处也,因以得名。

 

血石

 

 

 

洗儿池以下的溪流中,白石累累,俱有血点侵入,刮之不去。相传鲧纳有莘氏女,胸臆坼而生禹,石上皆是血溅之迹。

 

 

 

最早开始祭祀

 

 

北川还是史料记载最早进行祭祀的地方,早在汉代,石纽一带“夷人共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至今不敢放六畜”。唐代以前,石纽山麓即建有禹庙,每年六月六日大禹诞辰,人们即于禹庙前举行祭祀活动。虽遭兵燹祸乱,禹庙却随圮随修,庙祭从未间断。历代地方长官都把维护和重建禹庙作为重要的政绩。唐贞观八年(634)在禹庙西北一里处置石泉(今北川)县,每年春、 秋及大禹生日都要举行祭禹活动。发展到清朝空前盛大。

 

(禹庙)

 

千百年来,民祭和官祭相辅相成,形成了北川浓厚的大禹纪念氛围和独特的大禹祭祀习俗。在北川,大禹民间祭祀从未间断。

 

 

20世纪80年代禹穴沟口禹王宫六月初六祭禹

 

 

1991年六月初六石纽山禹王庙祭祀大禹活动

 

 

2002年六月初六禹里镇祭禹游行

 

 

2006年六月初六年青片乡禹王庙祭禹

 

 

2007年六月初六禹里乡祭祀大禹活动展演

 

2009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北川大禹祭祀习俗和大禹传说。

 

 

2010年六月初六石纽山禹王庙祭祀

 

 

2011年六月初六石纽山禹王庙祭祀

 

 

2012年六月初六北川新县城大禹祭祀

 

 

2014年六月初六石纽山禹王庙祭祀

 

 

2014年六月初六石纽山禹王庙祭祀

 

 

2015年六月初六禹里镇祭禹祭品队伍

 

 

2016年六月初六禹穴沟口禹王宫祭祀

 

 

2017年六月初六禹穴沟口禹王宫祭祀

 

2018年六月初六大禹祭祀活动

 

如今,新生的北川秉承科学求实、开拓进取的大禹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在保护优良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大禹精神的同时,打造华夏民族寻根问祖的圣地,使北川祭禹习俗成为大禹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禹文化研究情况

 

 

 

 

北川研究大禹文化较早,1988年,北川的文史工作部门出版了《禹生北川》一书,受到广大学者关注。

 

1989年,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规划论证会在北川举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队长王仁湘及省、市、县有关专家学者,省、市、县有关领导,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同意该规划作进一步修改后分步实施。

 

19903月,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北川大禹故里(含禹里乡石纽山、禹穴沟、古石泉县城)公布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19905月,绵阳学者李德书在《绵阳日报》发表《禹生石纽在北川》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55日,禹生石纽考察座谈会在北川举行,省内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认为禹生北川依据充分,建议成立大禹研究会,推进大禹文化学术研究和大禹故里开发建设。

 

199010月,四川省大禹研究会筹备组在北川成立,国内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筹备会议。会后在北川、绵阳两地举行了大禹文化学术报告会。原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在筹备会上作了学术讲座。冉光荣、周九香、姒元翼、李德书等专家学者在绵阳、北川分别作了面向公众的学术报告,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1991年,经四川省社科联审查同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全国第一个大禹研究会——“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在北川挂牌成立。

 

 

 

199111月,北川县人民政府按照清乾隆年间样式重建的神禹故里牌枋落成;绵阳市人民政府和北川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新建的全国第一个大禹纪念馆(仿秦汉建筑),在北川禹里乡落成(馆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全国第一个大禹研究会——“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在北川县城正式成立。绵阳市政协主席李举之被推选为四川省大禹研究会会长。

 

1992年,全国大禹及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川曲山镇举行

 

 

 

 

来自中国先秦史学会、北京图书馆、北京文物局、河南省社科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民研所、四川省民委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初步认定大禹出生北川禹里。

 

199210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北川县撤区并乡建镇后保留了历史上就有的禹里乡建制(全省唯一的禹里乡)。

199211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成在北川拍摄的《大禹故乡行》电影片在国发行放映。

 

1992年底,应四川文史界元老、原副省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秀熟先生函请,国家主席杨尚昆为北川县题写了大禹故里牌枋匾额。

 

199411月,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在北川举行,四川省副省长韩邦彦出席会议。会议推举四川省政协主席聂荣贵为四川省大禹研究会会长。19987月,由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巴蜀文化大典·历史卷》记载:大禹,又名夏禹。《水经注》说禹生汶川西北,实际是今北川县禹里羌族乡。北川县还为此修纪念馆,开纪念会。

 

19987月,由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巴蜀文化大典·历史卷》记载:大禹,又名夏禹。《水经注》说禹生汶川西北,实际是今北川县禹里羌族乡。北川县还为此修纪念馆,开纪念会。

1999年5月,中央电视台4频道播出《中华文明之光》系列片——“大禹治水”,片中展现了北川大禹故里“石纽”、“甘泉”及禹穴沟三处“禹穴“题刻和大禹纪念馆等众多文物景点画面。

 

199911月,海峡两岸大禹文化研讨会暨四川省大禹研究会换届会在北川举行。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和省、市、县有关领导6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03年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撤销北川县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请示。

 

20037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北川县,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

 

2006年,李学勤考察北川禹迹

 

 

2006年7月,“全国第二届禹羌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川县城举行。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沈常云、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东辰、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曲润海等200余位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参加会议。沈常云宣读中国先秦史学会和会长李学勤先生的贺信。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赵延年、水利部原副部长周保志、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杨海清、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英等主席了会议。

 

20095月,由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四川省社科院禹羌文化研究所、中国先秦史学会禹羌文化研究基地和和北川县委、县政府先后共同主办了中国禹羌文化论坛

 

 

 

2011年,宋镇豪在北川全国禹羌文化座谈会上发言

 

 

 

2013年10月,全国第三届禹羌文化学术交流会

 

 

 

2014年6月,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将北川确立为“大禹降生祭祀地”。

 

 

 

2014年6月,促成浙江绍兴禹陵村与北川石纽村成为友好村落

 

 

2016年9月浙江大禹陵景区与北川羌城旅游区成为友好景区

 

 

 

2017年4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秘书长李学功一行在北川考察禹迹

 

 

 

媒体、学者进行了大量报道

 

 

人民日报记者李舫《羌族文化重建进行时》文摘:

512日的汶川地震,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家园被毁,也使当地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很大的困难。大禹故里——北川县禹里乡禹穴沟许多遗迹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北川县的羌族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倒塌,大量文物和档案文献被埋或严重毁坏;北川文化馆5名正式工作人员在地震中全部遇难,一名会吹羌笛的传人也在地震中遇难……

    (原栽2008617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记者李斌《再造新北川——温家宝重返四川重灾区北川考察纪实》文摘:

522日,温家宝总理重返四川重灾区北川考察。下午510分许,一抵达绵阳机场,温家宝总理就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务委员马凯以及总指挥部其他成员一起改乘直升机前往北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看望禹里乡准备转移的群众,并前往在地震中遭受严重毁坏的北川县城,了解受灾情况。

直升机随后在禹里乡降落。这里位于唐家山堰塞湖的上游,是传说中大禹的故里。

(新华社四川绵阳522日电,原载2008523日《光明日报》等国内各大媒体)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抢救羌族文化遗产》文摘:

此次受灾严重的北川县隶属绵阳市,是我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还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故乡,有丰富的大禹文化遗址遗存,羌族人民至今还每年祭祀大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它命名为大禹文化之乡,在这里召开过多次全国禹羌文化学术研讨会。

(原载2008614日《光明日报》)

 

 

四川日报记者李晓东《筹建地震遗址博物馆绵阳已收集千件实物》文摘:

目前收集到最大的实物是一块曾经在安县与北川县交界公路要道上悬挂的大禹故里宣传牌。

(原载2008630日《四川日报》)

 

 

 

中国妇女报主编:宋美娅  责编侯晓然《北川:大禹的故里》文摘:

农历六月初六,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诞辰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大禹故里——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都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该乡数千乡亲和前来朝拜大禹的上万远方来客,齐聚大禹出生地禹里乡禹穴沟,举行别开生面的祭祀活动。

    (原载2008517日《中国妇女报》)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李学勤《北川的朋友们,你们还好吗?》文摘:

北川尽管僻远,对于我们学历史考古的人来说,却非常重要和亲切。传说这里是大禹的诞生地,早在汉代的文献中即有禹生石纽的记载,石纽便在北川,所以司马迁《史记》说:禹兴于西羌。千百年来,北川一带的羌族同胞年年祭奉大禹。关于这方面的学术问题,我写过《禹生石纽说的历史背景》小文。中国先秦史学会2007年同北川联合举办了全国大禹文化研讨会,还成立了禹羌文化研究基地

    (原载2008521日《光明日报》)

 

 

 

 

2007年7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北川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09年7月,北川大禹祭祀习俗成功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6月,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将北川确立为“大禹祭祀地”;2018028日 ,全国第一个大禹博物馆在北川挂牌。

 

 

 

 

 

 北川是大禹故里

生活在这里的禹羌后人

一直继承并发扬大禹精神和文化

并把大禹精神融入到抗震救灾和社会的各项事业中

建设着这片沃土

 

最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大禹故里这片土地上的美景

↓↓↓

 

 

 

 

 

 

提供: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联系人:杨 

联系电话:13808117388

通讯地址: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云盘北路15

邮政编码:622750

 

 

201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