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北川 > 禹羌文化

小小水磨漆 大大情怀心

发表时间:2023-05-27 17:11 信息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作者:北川县管理员 阅读人次:
字体:[    ]

朱红志正在上漆

水磨漆作品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水磨漆传习所”里,摆放着精美的水磨漆展览、赏析、教学工艺品,无论是挂件还是台件,无论是长条形花瓶还是圆形台饰,其作品上色彩各异的绘画,流淌着水磨漆的精致细腻雅韵。

在羌族人民创造的各种艺术中,水磨漆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实用价值。身为羌族人的朱红志,完好地保存了这门技艺的原始风貌,是羌族水磨漆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朱红志说:“水磨漆工艺在北川民间繁衍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不丢掉古羌水磨漆艺的传承,是我们羌族手工艺人的责任和义务。”

爱上古羌水磨漆艺

朱红志1962年出生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白什乡,高中毕业后,父亲说男人要有门手艺才好成家立业。朱红志开始学裁缝,学了几天,剪刀尺子等工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找不到半点感觉。他又去找木匠学手艺,却依然没有丝毫兴趣。师傅说,看小伙子挺聪明的样子,怎么学东西就是入不了门呢?

一天家里做了张条桌,请来漆匠赵师傅漆家具。赵师傅手里刷漆的刷子左一下右一下在桌面上打磨,手起手落,像跳舞一样,让朱红志十分好奇,拉着赵师傅的手问,学漆匠难不难?赵师傅说:“只要你肯钻研就不难。”赵师傅用刷子在桌子上刷了两下,做示范动作,朱红志马上照着刷了几下,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门手艺了。

在学漆匠的过程中,朱红志心情好了许多,心也定了下来。但是学了没几天,朱红志的身体对漆过敏,腿上、胳膊上、背上长满了漆疮,奇痒无比。朱红志一边抗拒身体过敏发痒,一边继续坚持学习漆匠手艺。漆疮过敏发痒一般人承受不了,总想去挠去抓,但是他扛过来了。朱红志笑着说:“学漆匠其实比学裁缝、木匠艰难多了, 但是我自己从内心喜欢。”

朱红志悟性好,模仿能力强,学起来很快。两个月后,他比师傅刮灰刷漆还厉害。当时用的工具比较简单,作业程序也不多,给人家的家具用灰刀刮灰后,就用砂纸打磨灰痕,接着上漆。朱红志学习三个月就出师了。他自己进山买了土漆,然后背上包袱,带上工具家什,转乡转村给别人漆板凳、桌子等家庭小用品。一年以后,朱红志的手艺在当地有了名气,就开始给别人家漆床、漆衣柜、漆写字台。后来朋友介绍他到绵阳、乐山漆家具,一家一户漆下来,一个月收入两百多元钱。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笔不小的收入。

后来,朱红志回到北川,他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件闪闪发光的木器制品,一问,原来是木器上用了水磨漆。他看到水磨漆上有山水画,漆好的物品没有残留灰痕、漆粒,清亮如镜,他不由得对水磨漆产生了兴趣。水磨漆艺术品,有八九十道工序,而用水打磨就有五六十道工序,所以叫“水磨漆”。朱红志在学习水磨漆艺时,发现水磨漆艺与自己原先的漆艺有很多不同和变化,不一样的打磨,不一样的抛光,而且要悉心绘画、雕刻,朱红志发誓要掌握这门技术,不懂就问北川的老漆匠,问不明白的就细心琢磨。

朱红志白天凭手艺挣钱,晚上就在家里学习、练习、研究、打磨水磨漆,还练习绘画。人家晚上睡觉了,他还在继续练习绘画,画了擦,擦了又画,“基本功是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会的。”他说。

开掘文创水磨漆艺

1996年,朱红志开办“禹洁家具厂”,带了徒弟,请了工人,家具厂忙得不亦乐乎,生产的凉椅、沙发、电视柜、圆桌等水磨漆家具,群众抢着购买,不愁销路。北川的大山里生产土漆,北川的水磨漆技艺有几千年历史,家里有几件水磨漆家具或者饰品,也是北川人的骄傲。

家具厂发展到后来,产品开始批量生产。在绵阳、成都等地展销会上,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禹洁家具厂”在当地很有影响力,朱红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家具厂带动了不少农户发展经济,群众除了在家具厂上班挣钱,徒弟学习了手艺出去挣钱,同时带动了山里人生产土漆的积极性。朱红志每次到山里收漆,老百姓都十分热情地迎接他。

2008年12月,朱红志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羌水磨漆有限公司”。公司于2009年正式开业,除了做一些家具外,更多是做水磨漆工艺品。2009年9月,水磨漆工艺入选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红志并不满足。2016年,他学习开发文创产品。生产手镯、手串、首饰盒、围棋罐、镇尺等文创产品。从2016年至今,朱红志研究非遗“跨界”,在陶瓷上做漆,包括茶杯、功夫茶具、花瓶、耳环、吊坠都可以上水磨漆。朱红志实现了在原来水磨漆功能的记忆中,重新开发生活当中需要的产品,在传统文化技艺基础上再进一步创新。非遗跨界融合力量很大,把原来各门作品融合到一起,取众家精华,更好地服务和丰富群众的现实生活。

水磨漆艺放异彩

为弘扬羌族特色工艺,2011年,北川专门在永昌镇修建了羌文化传承、展览、讲习所基地。朱红志主理的“水磨漆传习所”有300多平方米。从2012年起,朱红志把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羌水磨漆有限公司”生产的工艺品,选一部分运送到“水磨漆传习所”,供省内外民间工匠、群众、大学生、村民参观学习。到如今,朱红志接待了近百万人次的参观者、学习者,其中有北京航空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的师生。他们或参观学习羌族水磨漆历史和技艺,或接受培训,既丰富精神世界、了解古羌文化魅力,又发展了民族经济。

江苏徐州一位叫徐大伟的年轻人慕名而来学了两年,2020年回到家乡后,开办了水磨漆作坊,收入颇丰。茂县一位羌笛传人赵坤前来学习,他说:“我会羌笛、口弦,我要学好水磨漆,把它用在我的乐器上。”他还说:“这是互通、融会。”

田清平是北川白什乡村民,他经过学习水磨漆,已成为市级传承人;景开军是平武坝底水田村人,为县级传承人;张寿荣是北川马槽乡村民,现为县级传承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团队,他们收徒授艺,他们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朱红志说。

朱红志培训了上万人次学习水磨漆技艺,他对水磨漆技艺的刻苦钻研精神、对非遗传承的耐心教学、对振兴乡村经济的付出,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

北川古羌水磨漆艺,在朱红志的手中,从北川走向全国,大放光彩。